醒心琴韵

   
 

 

 

 


醒心文集 目录
 

溪山琴况注释

摩尼天虹

《溪山琴况》

  《溪山琴况》,明朝徐上瀛所作。徐上瀛(约公元1582年—公元1662年),号石帆,又号青山,太仓人,明末清初琴家,虞山琴派代表人物。

  徐上瀛曾两次考武举而未得赏识,后专心于琴学。其于万历年间曾从陈星源学《关睢》、《阳春》等曲,又从张渭川学《雉朝飞》、《潇湘水云》等曲,并与虞山派创始人严天池交往并受教于严天池。

  徐上瀛之琴风,继承虞山派“清、微、淡、远”之风格,但又与严天池有所不同。严天池偏重慢曲,不喜节奏较快之琴曲。徐上瀛则不然,主张“若迟而无速,何以为结构?”故将《潇湘水云》、《雉朝飞》、《乌夜啼》等迟速咸备之曲收入虞山琴派,从而使虞山琴风得以丰富发展。时人誉之为“今世之伯牙”。

  《溪山琴况》作于崇祯十四年(公元1641年)。所谓“琴况”,即琴之状况、意态与况味、情趣。徐上瀛根据北宋崔尊度 “清丽而静,和润而远”之原则,仿照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》,根据冷谦《琴声十六法》提出二十四琴况,从指与弦、音与意、形与神、德与艺等诸多方面深入探讨,提出深于“气候”,臻至于美,深于“游神”,得于弦外,以“气”为中介,使“音之精义应乎意之深微”之演奏美学思想。其主张宏细、轻重、迟速互存互用不可偏废,于前人思想基础之上有所发展。提出亮、采、润、圆之“美音”要求,重视想象、联想于弹奏与欣赏中之作用,追求会心之音、含蓄之美。

  《溪山琴况》是为古琴美学思想之集大成者,对后世琴文化发展影响重大。

 

一曰和 一曰静 一曰清 一曰远 一曰古 一曰淡 一曰恬 一曰逸

一曰雅 一曰丽 一曰亮 一曰采 一曰洁 一曰润 一曰圆 一曰坚

一曰宏 一曰细 一曰溜 一曰健 一曰轻 一曰重 一曰迟 一曰速